泰國金身佛:18世紀被包泥胎,200年無人問津,1955年意外摔出金身

一九五五年,在曼谷的古寺帕耶該里,吊車司機正進行著一項聲勢浩蕩的工程。

師傅們用著吊環和拉繩,吊起了一尊泥佛。突然間,電閃雷鳴,泥佛“轟”的一聲倒在了地上。

這項工程的是由一位三友寺的僧人主持,看到佛像倒地,他立即跪下向著佛祖懺悔,請求著佛祖原諒,僧人臉上的表情十分凝重。

伴隨著電閃雷鳴而來的,是一場瓢潑大雨,三友寺的住持看到佛祖發怒,不敢再讓工人們動佛像分毫,加上下著大雨,他們只好作罷。

等到第二天,雨過天晴,住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來到佛像前懺悔,沒想到一低頭就看到了一些東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。

仔細一看,原來是這尊佛像,在雨水的沖刷下露出了真實的面目,泥胚底下居然隱藏著一尊真金的大佛。

這時候三友寺的主持神色就變得極其激動了,這尊大佛高達三米,要是全部都是由黃金打造,那可稱得上是國寶級別的文物了。

將整尊佛像錶面的泥胚去除之後,一尊金身的佛像顯現在了眾人面前。

僧人們沒有想到,這尊在已經廢棄的古寺帕耶該里,蒙塵了20多年的泥佛,竟然是一尊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金身佛像。

經過測量,這尊泥佛原本的重量高達六噸,刨去泥胚之後,金身佛像的重量也有5噸以上。

住持這才恍然大悟,怪不得工人們費了老半天勁兒,還弔不起來一尊泥菩薩。

而按照當今的價格,5噸重的金身佛像,即使金子不純,按照如今的金價來換算那也是超級巨大的一個金額了,再加上其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,這尊佛像堪稱無價之寶。

有如此高價值的金身佛像,為何前人會在其錶面包裹一層厚厚的泥胚?

這尊佛像之後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?

素可泰王朝的金佛

破舊古寺發現金身大佛的消息傳出之後,曼谷相關的文物部門就立刻趕到了現場。

文物部門的專家經過勘察發現,這尊佛像的形制很符合素可泰的風格。

整尊佛像高達三米,左右之間的間距也有3.3米,重量約為5.5噸。而且經過測算,5.5噸重的佛像,其含金量高達百分之六十。單純算金子的價格就超過13億。

大佛從頸部開始,從下巴到頭頂,都是由純金打造的。那這尊價值不菲的金佛,又是怎樣被建造出來的呢?

通過對金佛軀幹的細緻揣摩,專家們又發現軀幹可以被拆分成9塊兒。

而這一特點也符合素可泰王朝時期的佛像製造手法,加上其形制,專家們由此斷定了這尊金佛就是素可泰王朝時期的產物。

素可泰王朝,距今已經過去了700多年,而中國在那時,還處在元朝時期。

佛教自古以來就是泰國的國教,泰國的居民,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,都是佛教信徒。

佛教誕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,在13世紀時,在泰國已經到達了全面鼎盛的時期。

13世紀中期建立的素可泰王朝,自然也是把佛教作為國教。

通過與史料的仔細對比,專家們發現,這尊金佛與第三任國王蘭甘杏王有著莫大的關係。

蘭甘杏王在任時期,他創造一些古代的泰國文字,這些文字雖然和現代使用的泰文有著很大的差異,但是給了專家們一些啟示。

甘蘭杏王留下了一些石碑文,上面有著這樣的記載:

素可泰城中,建有寶剎,供有佛像,有黃金佛像,有帕安塔羅立像,有佛像偉岸,有佛像莊嚴。

專家們之所以斷定,這句碑文里的金佛,就指的是在古寺被髮現的金佛,是因為迄今為止,泰國還沒有出土任何一尊大型金身佛像。

而有著這段記載,專家們就更肯定了他們之前的猜測。

我們也可以想象,在700多年前,當時人們的生產力開比較低,要打造一尊金身大佛的難度可想而知。

所以這樣的工程勢必會有史書記載,5噸以上的黃金可以稱得上傾舉國之力了。

如此費時費力費錢的大型工程,在泰國佛教的歷史上,再也找不出第二個。

而這種意義非凡的大佛,對於整個素可泰王朝來說,一尊便已經足夠了。

蘭甘杏王傾舉國之力,打造的這尊金身佛像,其目的就是宣揚佛教思想,同時還借助這尊舉世無雙的金身佛像,維護素可泰王朝的權威和統治地位。

從碑文上我們也看出,這尊大佛原本也是被供奉在王都的寶剎之中,受著萬民的跪拜。

它又是怎樣從金碧輝煌的素可泰城寶剎,被挪到了曼谷荒廢的古寺,蒙塵多年呢?

蒙塵的佛像

這又得從素可泰王朝的命運說起了。

素可泰王朝在13世紀時建立,但是這個王朝並不長久,僅僅持續了百年時間。

14世紀後,素可泰王朝就被大城王朝替代,大城王朝顯然更加長命,有過400多年的歷史。

而翻閱了19世紀初,有關泰王朝拉瑪一世的記載,那時有明確的文字記載,拉瑪曾下令將所有的大型佛像,都從舊都城大城,運往新都城曼谷。

專家由此也推斷,在素可泰王朝消亡之後,這尊金佛同樣被視為權利的象徵,被運到了大城王朝的都城大城。

這尊金佛也就輾轉,從素可泰城來到了大城。

但是來到大城之後,大城王朝的運勢也開始由盛及衰,他們和緬甸人有了不少的摩擦。

在18世紀中葉,雙方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張,到了60年代,他們開始了一場戰爭。這場戰爭的結局是緬甸入侵了暹羅,大城王朝隨後消亡。

大城王朝的最後一位君王,看著自己已經無力輓回局面,又想到了都城內還有一尊金佛。

為了不讓金佛落入賊人手裡,王室成員隨即下令,將這尊金佛的錶面用一層厚厚的泥胚覆蓋,以此來掩人耳目。

同時,王室成員還下令將金佛移出古剎,轉移到附近的寺廟安置。

這些手段也讓緬甸的入侵者沒有意識到金佛的真實身份,其他的金銀珠寶都被搶奪一空,金佛則逃過了一劫。

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,大城王朝的王室成員相繼赴死,一些知情的工匠,也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,金身佛像的秘密也就無人知曉。

緬甸人在入侵之後,對佛教的建築大肆進行了破壞,許多古剎都被燒毀一空。

後來泰王朝建立之後,拉瑪下令將佛像都運往曼谷供奉,這尊泥佛自然沒有得到重視。

泥佛也就被供奉在了帕耶該寺,一直被人冷落了將近200年的時光。

披著泥殼外表的金佛,由於帕耶該寺廟年久失修,人們也嘗試著將他換個地方供奉。

但是當時並沒有懷疑,一尊泥佛為何會有如此沉重的分量,大家都一致認為或許是這尊佛像太大的原因。

因為太過於沉重,信徒們也不方便再次挪動,加上還有許多造型精美、鎏金溢彩的佛像需要供奉,所以這尊泥佛再次被擱置在了帕耶該寺。

而一個世紀過後,已經進入了近代,西方的殖民者來到了泰國,看中了泰國豐富的森林資源。

1935年,英國人打算在廢棄的帕耶該寺修建一個木材廠,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覺得,泰國的木材廠一定獲利頗豐。

原本就人跡罕至,破敗的帕耶該寺廟,又經過一個世紀的時間,早就成為了殘垣斷壁。

聽說東印度公司要在這裡施工,附近寺廟的僧人也表示願意供奉這尊泥佛。

但是,這尊泥佛似乎就和地面緊緊粘在了一起,本來就是泥土外殼,僧人們用肉眼都無法分辨佛像是不是長到了土裡。

儘管僧人們嘗試了各種方法搬運,但這尊佛像依舊不為所動,就像扎了根一樣。

佛教信徒們無法挪動這尊泥佛,就在泥佛的位置搭建了一處遮風擋雨的小棚子。

東印度公司原本的木材廠計劃也因為這尊快6噸重的泥佛不斷擱置,最後未能開工。

這尊泥佛又在鐵皮棚子里,待了20年的光陰。

佛像現狀

直到1955年,在帕耶該古寺的附近,曼谷中國城的耀華力路的三友寺香火很是鼎盛。

三友寺看著香客越來越多,打算再次擴建和修繕之前的寺廟院落。

住持這時候想起了不遠處的帕耶該寺里,還有一尊大型泥佛,並沒有嫌棄佛像並非名貴的材料鑄造,打算將泥佛接過來供奉。

之前就聽說這尊泥佛很是沉重,所以住持還特意用了幾輛吊車同時進行遷移工作。

可沒想到的是,才剛剛將佛像吊起來一小會兒,吊車的繩子就產生了斷裂。

那天,工人們為做好準備工作,就已經忙活了大半天,開始遷移的時候已經是夜晚。

光線情況並不良好,加上佛像又過於沉重,一位司機在操作時的速度過快,未能和他人保持一致。

意外也就發生了,佛像重重地摔在了地上,錶面的泥胚甚至開始出現了裂紋。

住持這個時候心慌意亂,沒想到自己居然犯下了這等罪過。

加上天氣情況並不良好,頓時又電閃雷鳴,住持一度認為是佛祖發怒。

住持想著第二天再來收拾殘局,可沒想到,正是這一摔,加上大雨的沖刷,才能金身佛像重見天日。

信徒們看見了金身佛像的真容之後,“悲憫像”盤膝而坐的佛像讓信徒們都匍匐跪拜。

一時間,各大報紙都競相報道了“帕耶該寺發現國寶金身佛像”的文章。

這尊蒙塵兩百多年的佛像,最後又被供奉在何處呢?

金身佛像的報道一經發出之後,全國各地的信徒們都來到了原本毫無人煙的帕耶該寺。

但是他們卻什麼也沒有看到,甚至連一些包裹在金佛外面的泥胚,也被泰國政府和王室成員運走了。

泰國政府在得知了金佛的消息之後,即刻派出了相關的成員,對現場進行了清理。

金身佛像、脫落的泥胚,還有斷裂的弔繩,只要是和金身佛像有過聯繫的物件,統統都被帶走了。

泰國政府把這尊金佛視為國寶級別的文物,對這尊金佛進行了妥善的修複。

同時,泰國政府為了感激三友寺住持的禮佛之心,還是選擇讓這尊金佛在三友寺受著人們的香火。

三友寺也因為迎來了國寶,改名為了“金佛寺”。

這座寺廟如今也依然坐落在泰國曼谷的中國城耀華力路上,雖然它的規模並沒有其他的寺廟龐大,但是其內部卻別有洞天。

整座寺廟的裝潢都是金碧輝煌的,其他的寺廟根本不能相比。

在寺廟的一樓,有著專門介紹佛像的一些資料,還有一個地方是供香客們捐香油錢的。

寺廟的二三樓,則佈置成了一個小型的展覽館,一個一個玻璃櫃里,陳列的東西很是陳舊,形態還很奇怪。

原來這些舊東西正是從金佛外面脫落的泥胎,這些保護了金佛不受賊人破壞的泥巴,在佛教信徒看來,也具有極高的價值。

越往上走,當初搬動金佛使用的弔繩、吊環也被金佛寺收藏。

如果一點都不瞭解泰國金身大佛故事的游客走進來觀游覽,一定會被金佛寺的展覽弄得一頭霧水,不知道該幹些什麼。

而到了四樓,映入人們眼帘的就是那尊高3.3米,重5.5噸的佛像。

在燈光的交相輝映下,佛像的神情栩栩如生,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威嚴感。

如今這個泰國國寶,在金佛寺內接受著佛教信徒們的香火。

原本三友寺這座小寺廟,是容不下這尊金身大佛的,可是三友寺住持的一顆禮佛之心,讓三友寺搖身一變成為了國家級別的寺廟。

金佛寺也成為了泰國商人求福求財、普通百姓祈求平安長樂的聖地。

蒙塵了200多年的金身大佛,因為一位僧人的禮佛之心而重見天日,這無疑是值得僧侶們歌頌的。

泰國政府也感念這位僧人的善心,允許國寶在三友寺接受香火。

佛家也說種善因得善果,住持便印證了這一點。

最後,也希望我們在對待古文物上,懷有一顆敬畏之心,這樣才能保護好古人傳下來的歷史文化,傳承古人的優良傳統。

-完-

編輯 | 阿琰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