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向:一文讀懂美國民主黨vs共和黨的溯源,以及二者的區別

聯邦黨vs民主共和黨

1776年,美利堅合眾國成立。

1789年,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‬總統,同年,漢密爾頓被任命為第一任財政部長。

當時美國直值立國之初,國庫空虛、經濟紊亂,聯邦政府信用瀕臨崩潰。

漢密爾頓

漢密爾頓提出發行國債、征收消費稅,以及建立國家銀行等一系列經濟計劃。

以此穩定國家的財政、金融和信用。

為了使其提出的經濟計劃得到順利通過,漢密爾頓於1790年開始組建一個全國政治聯盟,此後形成了美國立國之初最早的政黨——聯邦黨

聯邦黨代表東部新英格蘭富人、土地投機者、南部種植園奴隸主的利益,主張對憲法從寬解釋,國家權力集中於聯邦政府的中央集權制。

漢密爾頓提出的財政措施,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,導致資產階級內部出現嚴重的分歧。

時任國務卿的傑斐遜,認為自治是人的天賦權利,他反對權力的集中,主張民主自治思想,提倡給予人民以一定的自由民主權利,從而形成一個自下而上的共和政體

聯邦黨黨徽(左)和民主共和黨黨徽(右)

為了與聯邦黨相抗衡,傑斐遜聯合同樣出身南部弗吉尼亞州的麥迪遜,這兩位開國元勛於1792年共同組建了共和黨,兩年後改為民主共和黨,也被稱為反聯邦黨

與聯邦黨相反的是,民主共和黨代表南部和西部農業資產階級、州權派的利益,主張對憲法從嚴解釋,強調加強各州的自主權力。

兩派在美國政治鬥爭日趨激化的形勢下出現,並逐漸發展為美國最早的兩個全國性資產階級政黨,遂使兩黨制開始形成

1796年,華盛頓在第二個任期結束後,宣佈自願放棄權力,不再謀求第三個任期。

第三屆美國總統選舉,由聯邦黨人亞當斯(時任副總統)與民主共和黨人傑斐遜展開對決。

亞當斯

最終亞當斯以71票比68票擊敗傑斐遜,成為繼華盛頓之後的第二任美國總統,按照當時的競選制度,票數第二名的傑斐遜當選為副總統

亞當斯在1800年的第四屆總統選舉上,輸給了老對手傑斐遜,傑斐遜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兩黨首次通過選舉交接了最高行政權力

此次競選過程中有個插曲,傑斐遜和黨內競選搭檔伯爾各自獲得73張選票,同居首位。

那麼由誰來擔任總統呢?

按當時憲法規定,交由眾議院投票裁決。

然而,當時眾議院由聯邦黨控制,大多數聯邦黨議員選擇將票投給伯爾,以此挫敗傑斐遜的銳氣,所以眾議院在前後進行了三十五輪投票後,結果卻一直處於僵局狀態。

最終,聯邦黨創始人漢密爾頓從國家大局出發,從兩人中選擇了傑斐遜,他游說佛蒙特、特拉華和馬裡蘭等州的一些聯邦黨議員,投了空白票,使傑斐遜成功當選為總統

漢密爾頓的這一做法,導致在四年後應約與伯爾的決鬥中不幸逝世,時年49歲。

傑斐遜

傑斐遜的成功當選,標志著民主共和黨執政時代的開始,聯邦黨已無力與之抗衡。

因為自1801年以後,聯邦黨內部傾軋,勢力日漸衰減,到了1812年至1814年美英戰爭期間,聯邦黨採取親英立場,圖謀分裂聯邦政府。

從而激起民憤,自此一蹶不振。

1816年第八屆總統選舉,民主共和黨人門羅當選為美國第五任總統,聯邦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,走向瓦解,當時被稱為是“國家的禍根”。

亞當斯成為了美國史上唯一的聯邦黨人總統。

自1816年至1824年,美國政壇實際上形成了民主共和黨一黨執政的局面。

民主黨vs共和黨

民主共和黨一黨獨大,內部矛盾也隨之出現。

1824年,第十屆美國總統選舉,四位總統候選人參與競選,當然他們都是民主共和黨人。

小亞當斯

其中主要的兩位候選人,一位是時任國務卿的小亞當斯(第二任總統亞當斯的長子)。

小亞當斯代表著黨內工、商業資產階級精英派,他打著青年共和黨的旗號參與此次競選,倡導發展製造業,設立國家銀行等口號。

傑克遜

另一位是草根出身的傑克遜,代表著南部和西部種植園奴隸主的利益,他反對精英統治,帶隊圍剿過印第安人,是美國民粹主義的鼻祖

在此次競選中,傑克遜以99票領先其他三位候選人,高出第二位的小亞當斯15票。

但是因為沒能取得過半的選票,所以按當時憲法規定,依然交由眾議院投票裁決。

這次的最終結果卻來了個大反轉,得票第二位的小亞當斯當選為美國第六任總統。

此後,民主共和黨內部徹底分裂成兩派

精英們獨成一派,由小亞當斯領導,自稱青年共和黨,後來更名為國家共和黨

民主黨

另一派支持傑克遜理念的人,擁護傑克遜為領袖,於1828年改組為民主黨

最開始的民主黨繼承了民主共和黨的遺產,代表南方地主、自耕農的利益,反對大政府和中央銀行,主張發展農業、土地擴張及蓄奴

1828年,第十一屆美國總統選舉,傑克遜卷土重來,以民主黨候選人的身份再度與國家共和黨人小亞當斯展開對決。

這一次,傑克遜成功當選為美國第七任總統。

國民共和黨在競選失利後,接著又參與了下一屆的總統競選,不過仍以失敗告終。

接連的失敗後,國民共和黨重振旗鼓,他們聯合民主黨內的反傑克遜勢力,於1834年共同成立反對傑克遜政權的鬆散黨派聯盟——輝格黨

輝格黨在其存續的二十多年間,出過兩位總統,但很快,在西進運動和奴隸制的問題上,南北輝格黨人出現分裂,並最終導致瓦解

共和黨

1854年,北部輝格黨主張廢奴的勢力,與北部民主黨和其他反對奴隸制的派別聯合組建了共和黨,大部分北方的輝格黨人相繼加入。

共和黨代表北方資產階級的利益,主張發展工業、自由市場及廢奴,反對總統專斷。

在此後的四年中,共和黨在北方各州逐漸取代了輝格黨,成為民主黨的主要競爭對手。

至此,掌控美國政壇的兩大主要政黨——民主黨和共和黨,正式形成,並且存在至今。

民主黨長期執政,推行蓄奴政策,將美國國土擴張到西海岸,大批印第安人被驅逐。

林肯

直到1860年,林肯以共和黨人的身份贏得總統大選,當選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,這同時也是共和黨人的首次執政

次年,民主黨發生分裂,部分北方的民主黨人改入共和黨,南方的民主黨人維護種植園奴隸主的利益,主張鞏固和擴大奴隸制;北方新興資產階級主張廢除奴隸制,維護人權自由

北方因為地理條件的優勢,工商業發達,而南方則是以農業和種植業為主,大批黑奴在南方的農場里勞作,沒有選舉和被選舉權。

南北戰爭形勢圖

南北雙方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,最終導致了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。

結果南方落敗,林肯總統頒佈了《解放黑人奴隸宣言》廢除了美國黑人奴隸制

南北戰爭成為兩黨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,主張蓄奴的民主黨勢力大減。

此後至1933年大蕭條的七十多年時間里,除十六年外,共和黨一直掌政白宮。

共和黨執政時期,堅定地推進工業化,主張自由市場,被稱為美國發展的黃金時代

也是在這一時期,美國的工業產值趕超英國,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。

同時,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順利過渡,共和黨與民主黨的差異慢慢減小。

兩黨的根本利益日趨一致,均代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利益

1874年,美國畫家納斯特畫了一副象與驢以白宮為支點壓蹺蹺板的諷刺漫畫,“象”代表共和黨,“驢”代表民主黨,寓意美國的這兩個政黨一上一下輪流執政

驢象之爭

沒想到的是,兩黨出人意料地都欣然接受了這兩種動物的設定,自此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黨徽分別為象和驢,這便是“驢象之爭”的由來

1929年,全球經濟進入蕭條期,時任總統的共和黨人胡佛黯然下臺,民主黨人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,羅斯福上臺後,大力推行“新政”以輓救美國經濟

羅斯福

首先,羅斯福加大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,走大政府路線,斥資雇用大批民眾修建公路、橋梁和水庫等公共工程,這一舉措吸引了許多美國下層民眾和一批中產階級轉入民主黨陣營。

但到了80年代,民主黨走的大政府路線造成的弊端開始顯現,大批人失業,美國經濟面臨嚴重通貨膨脹,一度陷入衰退

里根

在這種社會現象下,共和黨人里根於1980年競選中,擊敗民主黨人卡特,當選為美國第四十任總統,里根在就職典禮上曾發表:“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,政府才是問題所在”

里根是一個典型的保守主義者,他上臺後,走小政府路線,提出復興美國經濟計劃,主張減稅,縮小政府規模,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管制。

美國經濟於1982年開始新的增長,里根執政時期,被稱為美國“充滿活力的80年代”。

白宮

民主黨和共和黨就這樣持續爭鬥著,你上我下輪流入主白宮,一直延續至今‬。

二者的區別

首先,附上一張歷屆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圖

歷屆美國總統選舉

可以很直觀地看出,美國一直由民主黨和共和黨輪流上臺執政。

意識形態來說,民主黨傾向於左,被稱為自由派;共和黨傾向於右,被稱為保守派

一般認為,美國當代的自由主義推崇革新、容忍與社會平等;保守主義則強調文化的延續性,守舊拒新,註重傳統價值與社會穩定

那麼在美國,何為左?何為右?

通過以下問題和答案,可以反映出左右兩派的不同主張:

1.人性

民主黨(左派):人性大體上是善良的;共和黨(右派):人性大體上是壞的。

2.人權的來源

民主黨(左派):來源於政府;共和黨(右派):來源於造物主。

3.經濟目標

民主黨(左派):平等;共和黨(右派):繁榮。

4.國家的主要角色

民主黨(左派):增進和保護平等;共和黨(右派):增進和保護自由。

5.政府

民主黨(左派):大政府;共和黨(右派):小政府。

6.最世界的最大威脅

民主黨(左派):環境災難,全球氣候變暖;共和黨(右派):邪惡,來自伊斯蘭教的暴力。

7.美國黑人面料的主要問題

民主黨(左派):種族歧視;共和黨(右派):缺少父親,美國黑人單親家庭比例較高。

8.如何看待非法移民

民主黨(左派):受歡迎的客人;共和黨(右派):非法移民。

9.經濟學

民主黨(左派):凱恩斯主義;共和黨(右派):自由主義。

民主黨主張的民主是雅典式民主,少數服從多數,不同的是,他們的民主是美國的憲政民主,選舉人團制度便是憲政民主的體現。

對於自由與平等,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支持天賦人權的思想,但是民主黨對自由平等的理解是,為了實現結果平等,可以破壞機會平等;共和黨主張機會平等,反對結果平等

民主黨支持補償性正義,認為結果平等,但機會不平等;共和黨支持程序性正義,大家機會平等,結果如何全靠個人能力。

驢象之爭

從經濟學來說,民主黨傾向於凱恩斯主義,共和黨傾向於自由主義

雖然稱民主黨為自由派,共和黨是保守派,而主張經濟自由的卻是共和黨,民主黨稱共和黨是大資本家的代言人,但近些年的總統競選中,華爾街大多支持民主黨。

一般認為,共和黨更善於搞經濟,民主黨更善於搞政治。

美國發展史上,共和黨執政時期,美國經濟繁榮,但貧富差距也迅速擴大,在經濟崩潰時,民主黨上臺,推行社會福利建設,但因為政府的干預主義,又引發了經濟衰退和債務危機。

從政治領域來說,民主黨和共和黨最大的分歧,莫過於大政府小政府之爭。

這裡的“大”或“小”,其實是指政府職能的“多”或“少”,大政府是指奉行干預主義的政府,通常政策為經濟管理和社會控制。

小政府是指政府在對待社會問題中,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最小化,政府不能幹預社會事物太多,應交由大社會和自由市場來決定。

民主黨認為放任的資本經濟導致了嚴重的貧富不均、高失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,造成這些諸多的問題的原本,並不是因為政府權力而造成的,相反解決這些問題應該由政府出面

共和黨認為政府權力的擴大,意味著個人自由地縮小,政府所實施的社會福利等政策,是造成美國社會經濟問題的根本原因

民主黨選民基礎龐大,成分複雜,從而不夠團結,民主黨的選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,一類是大銀行家、精英階級,城市力量較強。

另一類是美國底層及社會邊緣的貧窮民眾,如移民、女權主義、少數族裔及同性戀團體等。

共和黨主要代表大財團的利益,在南方鄉村的力量較強,主要支持者有大企業、退伍軍人,白人以及宗教組織等。

為了最大限度地拉攏底層選民,確保票倉的穩定,民主黨打著民主、自由、平等、反歧視等旗號,甚至上升到政治正確的層面。

美國的政治正確,可以概括為四項基本原則:

不能冒犯少數族裔;不能冒犯女性;不能冒犯同性戀;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或政見持有者。

在總統大選民調中,民主黨多數領先於共和黨,其中原因,一是因為民主黨選民基數龐大,二是共和黨的支持者受限於政治正確,不敢公開支持,只能默默投票。

在稅收政策上,民主黨傾向於高稅收特別是富人應繳納更多的稅,將這些稅收應用在社會福利項目的建設上;共和黨傾向於減稅反對高階差的稅收政策,認為每個人應平等交稅。

大部分共和黨人不支持全民醫療體系,更加傾向於增加軍費開支;民主黨普遍支持全民醫療,也支持高額度的軍費開支,但對於國內事務的重視程度高於國際事務。

民主黨認為企業應加強對環境保護的重視,對那些不遵守環保法規的企業,應予以嚴懲,共和黨則更多的花費心思去限制非法移民

從人權問題來說,民主黨支持墮胎和人體基因研究,主張廢除死刑;共和黨反對墮胎和人體基因研究,主張傳統責任道德,支持死刑。

從對外政策來說,民主黨強調外交手段(鴿派),共和黨主張武力干涉國際事物(鷹派)。

雖然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有著許多的不同之處,但對於威脅到美國霸權主義的國家或組織,兩黨的政治理念卻永遠是一致的。

2004-2016美國大選各州分佈圖

美國發展史上,兩黨之爭一直未曾停歇過,由於資本的貪婪,兩黨更多地註重自身黨派和背後資本的利益,對於民眾的利益,早已置之腦後,這便是美國兩黨之爭的現狀。

如今,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黨派之爭,組成了美國一道永不褪色的“美麗的風景線”。

美式民主在兩黨長期以往的對立中異化,兩黨之爭,不僅禍害美國自身,更是禍亂世界。

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,民主or共和?讓我們拭目以待!

【題外:寫這篇文章花費的時間比較久,定稿五千餘字,如有不足之處,希望包涵,也歡迎大家評論指正,感謝您的閱讀!】

Leave a Reply